-
友情链接:
自古以来“站队问题”就是一个很考验人的问题,站队前要审时度势,要权衡利弊,这样才能有前途,站队前更要分析整个队伍的实力,否则付出再多努力也是徒劳。甚至还会受到来自内部人员的排挤,影响工作积极性不说,还会影响自己的前途。
中国历史上最为经典、最为典型的站队就是国共两党之间的选择了,孙中山先生发起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国民党在最开始的时候的确也是为了人民,顺应历史推翻了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可随着孙中山先生的故去,国民党内部也慢慢出现了变化。
内部人员拉帮结派,且派系斗争不断,蒋介石上台后更是喜欢任人唯亲,再黑暗的组织内部也总会有深明大义的人存在,他对国民党内部 的明争暗斗早已心生不满,因此,也被国军体系排斥,抗日战争时,他重创日军,为人也夸赞他作战比林彪强。
一、年少成名
陈明仁出生于清朝光绪年间的湖南省,家里以务农为生,幼年时读过私塾和小学,后来凭着自己的努力,陈明仁考入长沙的一所中学,,毕业后,陈明仁返回家乡,成为了一名小学教师。随着北洋军阀的日渐猖獗,陈明仁不顾家里人的反对走向了投军的道路。
从黄埔军校毕业后,陈明仁就参加到了讨伐陈炯明的斗争中,抱病率领一个排的战士冲锋在前,并消灭了陈炯明的一个营,升任连长后,参加了惠州战役,率领敢死队最先攻入城内,并率先登上城楼挥旗致意,陈明仁此举很受蒋介石的赞赏。
后来的庆功会上,蒋介石亲自命令所有士兵举枪向陈明仁致敬,并且提拔他为营长。此后,陈明仁的官职一路高走,但是由于性格比较倔强刚直,受到了内部人员的排挤。很快,抗日战争爆发,陈明仁参加了九江保卫战和桂南会战,重创日军。
但是,1941年时,陈明仁由于顶撞了蒋介石,被蒋介石明升暗降,调任第71军副军长。三年后,陈明仁升任军长,接连攻克松山要塞,夺取了回龙山,与在缅北作战的中国驻印军胜利会师。打通了中印公路。
解放战争时期,陈明仁奉蒋介石的命令到东北参加内战,在进攻四平的战役中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击溃。很快,陈明仁就接到了“死守四平”的命令,在丢失大部分市区和战士死伤惨重的情况下仍然拼死抵抗,直至援军到达。
本以为会受到嘉奖的陈明仁却被小人告发,说他纵容自己的部下哄抢粮食,因而,陈明仁被撤职,心灰意冷的陈明仁在好友和共产党组织的共同影响下,思想开始产生动摇,并逐渐对蒋介石产生了反感心理。后来,陈明仁与程潜逐渐熟络起来,并一起秘密计划起义。
建国前夕,陈明仁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立了联系,和程潜通电起义,共同为祖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建国后,陈明仁正式加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队伍中,并在剿匪运动中歼灭匪徒三万余人。此后,陈明仁继续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直至病逝。
二、被排挤的原因
从陈明仁的履历中不难看出,他是一位有勇有谋且战功赫赫的将军,而且,在陈明仁年轻时蒋介石对他也很是欣赏,一路提拔他升至营长,可是后来,陈明仁在国军系统内部常常受到排挤。愿意无他,首先,国民党内部党派斗争很是激烈。
就拿蒋介石和李宗仁来说,两人斗了十余年,就算是同一派系,内部人员也不是很团结,性格刚直的陈明仁在国民党内部可谓是格格不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靠山,而陈明仁没有,因此,陈明仁就成为了派系斗争的牺牲品。
其次,蒋介石喜欢任人唯亲,领导人都是如此做派,下面的人更是有样学样,将自己的亲信都拉入到国民党内部,因此,国民党内部的关系户很多,在松山战役中,一个关系户因为没有听陈明仁的指挥被陈明仁大骂一顿,这位关系户不服,却不敢直接与陈明仁起冲突。
这位关系户找到宋希濂为自己评理,宋希濂的官职比陈明仁要高,而这位关系户的后台的官职还在宋希濂之上,宋希濂也深知陈明仁的脾气,因此只好“和稀泥”,结果宋希濂的话被陈明仁听了个正着,陈明仁竟然把宋希濂也骂了一顿。
一叶知秋,从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陈明仁是一位刚正不阿的军人,战场上不是儿戏,领导的做法不对,陈明仁也会毫不留情的大骂领导。这种性格在国民党内部是最不受欢迎的。而且在后期,陈明仁连蒋介石都敢直接顶撞,蒋介石怎么能容得下他?
因此,就算陈明仁起义,恐怕蒋介石也会找机会将陈明仁从原有的官职上拉下马,更何况,陈明仁的刚直脾气早已对国民党内部的勾心斗角心生不满,只是各为其主,只得领兵作战。好在,最终陈明仁弃暗投明,还受到了伟人的称赞,说他比林彪强。
总结
其实,在革命的路上有很多国民党内部人员先后通过自己的方式加入到我党的队伍中,陈明仁只是其中之一,而伟人之所以称赞陈明仁比林彪强的原因之一也是因为在解放战争中,陈明仁曾打败过林彪,即便如此,陈明仁有起义之心时,我党也是不计前嫌。
而在国民党内部受到排挤的陈明仁在我党内部没有了这样的困扰。兢兢业业的为祖国的安定和国家的建设作贡献。能够有这样一位刚正的人为党和国家工作,是我党之幸,更是国家之幸。如今,国家正处于飞速发展的关键期,更需要像陈明仁这样的人才为祖国做贡献。